一台烘干机 彻底改变榨面生产靠天吃饭的历史
从这头输进去的是潮榨面,通过50米长的节能“铁匣子”后,另一头出来的就是干榨面了,工人们可以开始对“吐”出来的榨面进行质检和包装。这台榨面烘干机一小时耗电27度,可产出500公斤榨面。一个近20分钟左右时间的工作流程,改写了嵊州榨面靠天吃饭的历史,迎来工业化生产的大变革。
榨面是嵊州的传统产业,属于江南名小吃之一。千百年来,榨面最后一道工序完全依靠露天晒制才能完成,成为榨面生产加工上的一大瓶颈。嵊州市殿前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柯均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,改变过去最后一道工序的做法,实现节能烘干,实施工业化生产榨面。
甘霖镇殿前村的陈柯均出生于“榨面世家”,生产和经营榨面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他的曾祖父。他经营的嵊州市殿前食品有限公司,从其曾祖父的小作坊算起,已是名副其实的“百年老店”。“以前碰到雨天,只能停止生产,雨季时甚至个把月不能正常生产,大超市订货不敢接,逢年过节产品供不应求。”这些是他进行改革的动力。
几年前,陈柯均与妻子带着2500公斤榨面到上海参加2009年度“浙江(上海)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”。没想到展销会第一天,榨面就被抢购一空。随后订单纷至沓来,他曾与上海某知名超市达成合作意向,该超市同意陈柯均的榨面上架试销。但是在合作持续了两个月之后却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:10家店铺每天的需求量居然高达5000公斤,而殿前榨面产能远远跟不上,主要原因就是榨面必须要在太阳下晒干,所以还不能做到每天都生产。
当时,陈柯均很遗憾地失去了这样的合作伙伴,“以目前的产能,我实在是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。”也就是从那时起,陈柯均前往北京考察微波烘干机。“榨面在烘干机里会膨化变形,不可用。”陈柯均又一次踏上求索路。2010年,他来到四川绵阳,经试验,那里的米面烘干机与榨面有异曲同工之处,几经调试终于为殿前榨面量身定制了烘干机。
这台烘干机分上下两层,“一次可烘干80块竹篾架的榨面,是原来日产量的10倍还多。”虽然目前这台节能烘干机器要投入120多万元,但看着第一天出产的10吨榨面销售一空,陈柯均自信地说:“烘干榨面环保卫生,口味纯正,市场需求量大。明年我们要向上海、杭州等大超市发展,让殿前榨面走出嵊州,走向全国。”
在这间占地不足半亩的烘干车间里,保守估计一年可产出2500吨榨面,这在嵊州市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里,吹响了老产业转型的集结号。